朝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全省创新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工作座谈会”上的经验交流
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
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朝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办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充分履行政府法制机构在服务经济发展主战场的监督职能,找到了一条既体现法治创新思维,又能做实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新路子,行政执法监督成效明显,行政执法质量稳步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解决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入手,联合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活动
我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为突破口,找准切入点,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把行政执法监督与软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牵头组织市软环境办、编委办、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行政执法大检查活动。在检查工作中,一是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检查方式。改变以往固定单一的检查模式,根据不同部门执法特点、执法对象、内容等差异,采用召开涉企检查联系点负责人、企业代表和特邀社会督察员座谈会、实地查阅文件、明察暗访和随机检查执法现场等多种检查措施,将检查执法部门、检查执法现场与深入企业、群众结合起来,确保真正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执法不规范、不公正等涉软问题。二是突出重点。检查中,我们围绕软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行政执法部门收费、处罚、日常执法检查、摊派以及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推行便企利民措施和规范行政执法等制度执行情况为检查重点,突出检查县(市)区政府、各级执法部门是否按时公布了收费项目清单、是否有效落实了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是否严肃查处了不讲诚信、招商项目不兑现承诺、长期占欠企业财务、服务意识差等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时,根据企业代表、群众、社会监督员的日常意见反馈和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情况,我们将市场监管、人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管综合执法等10个执法领域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有针对性地加大了检查力度。我们先后召开企业家座谈会11次,梳理出企业对各级执法部门意见建议共八个方面47个问题,到行政执法一线检查走访17次,下发整改通知书8份、执法建议书39份。此次执法大检查是近10年来,我市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解决了包括涉企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和执法不公正、不规范等大量长期存在的执法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各级执法机关普遍建立和落实了重大执法事项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涉企检查计划公示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等相关工作。我们还总结了市国税、公安、国土等部门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下一步准备在全市推广。
二、借助广播电视媒体,实现“零距离”监督效果
去年,我市市、县两级政府就分别将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和执法部门建立的便民利企服务措施全文在朝阳日报和县报上刊登。今年,又在朝阳日报占用4个整版公布了市直31个执法部门涉企检查事项目录和便民措施,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巩固执法大检查成果,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取得实效,经我办与市委有关机构积极沟通,今年7月份,在市广播电视台设立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栏目。每次抽选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在栏目中为广大市民讲解部门行政执法知识、执法案例,通过热线电话现场解答群众提问,同时公布联系方式,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现场不能即时解答群众提问的,承诺限期内通过部门网站和电话等形式反馈结果。通过这种直观、“零距离”的互动和交流,既普了法,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大增强了行政执法部门认真接受监督、积极规范执法的意识。本栏目至今共开办8期,市国税、食药监、林业、城管综合执法等8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与广大市民互动。在前段时间市政府组织的联合执法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这些部门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履行行政执法程序、执行涉企执法检查规定等方面,更加积极、规范,效果明显。下一步,我们将丰富内容,通过加强互动、建立问题解答跟踪问责机制等形式进一步做强、做实。
三、定期召开企业、中介机构代表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是否规范、公正、文明,行政管理相对人,各类企业和广大市民最有发言权。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我市以季度为单位,定期邀请各类企业代表、中介机构代表、政府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在市政府召开座谈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列席参加。一方面倾听企业发展心声,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一方面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意见建议,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认真整改、规范自身执法行为。以不记名的书面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对能够即时改正的执法问题,要求执法部门立即整改;需要一定整改时间的,要求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报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由政府督查、法制等机构跟踪督促整改工作进程和结果。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政府共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两次、中介机构代表座谈会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各1次,梳理汇总企业、中介机构代表和社会监督员提出的执法问题31个,涉及市县两级行政执法部门17个,在跟踪执法部门执法问题整改工作中,对两个整改不力的执法部门进行了通报。